5名高管同时离职!这家金融机构怎么了?
5月11日,名高江信基金发布了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管同其中,时离大同市某某化品制造厂4名副总经理郑昱、金融机构王安良、名高李震、管同汪鹏,时离以及首席信息官付明均在5月10日离职。金融机构除郑昱的名高离任原因是“退休”外,其余4人都因“个人原因”离任。管同
近年来,时离江信基金无论是金融机构高管还是基金经理,都经历了走马灯式的名高更换与离职。有业内人士认为,管同大同市某某化品制造厂过于频繁的时离人才变动在管理上可能导致管理层稳定性下降,决策不够连贯。此外,基金经理的批量离职也对公司的投研力量造成不小的削弱,当前公司有且仅有一只主动权益类产品,还是个持续多个季度的“迷你基”。
江信基金5名高管离职
除了4名副总经理外,还有首席信息官付明也公告离职,而这一重要岗位由现任总经理原亮兼任。根据江信基金此前公告,原亮也是从2023年10月起才开始担任江信基金总经理一职。
因此,当前原亮在江信基金担任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上海分公司负责人兼董事,再加上刚刚兼任的首席信息官,多个重任在身,可谓“一肩挑”。
近年来,江信基金的高管变更如同走马灯一般。就在原亮担任总经理之前,去年10月20日,公司公告原总经理、代任督察长焦毛因个人原因离职,此时距离他任职总经理时长尚不足一年,代任督察长仅5个月有余;而再往前溯,2022年底焦毛接替的,正是从江信基金创立之初就担任该公司总经理的初英。
华北地区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行业高管人员的变更,主要有三大原因,即股东任命、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业绩不达标。此外,长期稳定的高管队伍对公司总体仍是更有利的,“毕竟新的高管加入需要和平台有一个磨合过程,对股东方和普通员工来说都是负担”。
也有基金评价人士持类似观点,该人士表示,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高管或基金经理变动属于正常现象,但过于频繁的人才变动在管理上可能导致管理层稳定性下降,决策不够连贯。此外,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中小基金公司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与此同时,股东方对基金公司发展也有更高的要求,经营压力下人才的流动加快。
除此以外,江信基金基金经理变更也颇为频繁。在去年接连有人出走后,本不富裕的投研团队更加“雪上加霜”,当前仅有马超然、高鹏飞以及薛晨三名基金经理旗下有产品在运营。
连续第四年亏损
江信基金成立于2013年1月,从股权结构来看,其控股股东为国盛证券,持股30%,国盛证券为国盛金控的全资子公司;其余四家股东为金麒麟投资有限公司、鹰潭红石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鹰潭聚福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安徽恒生阳光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7.5%的股份,不过目前四家公司的股权状态均显示为冻结。
在公募基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当前整体规模已经逼近30万亿,但依旧有基金公司因经营不善等种种原因不得不“掉队”,在头部行业动辄数亿元的利润之时,江信基金却在亏损的漩涡中挣扎。
Wind数据显示,2023年江信基金营业收入1668.50万元,净亏损4569.50万元,盈利水平在有公开数据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在倒数第一。这已经是2020年以来,江信基金连续第四年出现亏损。虽然去年的亏损额相比2022年的6000多万元有所减少,但营收却出现明显下滑,较2022年同期下降18.50%。国盛金控在年报中表示,主要由于本期专户业务规模大幅减少,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数据统计,当前江信基金整体规模仅为28.53亿元,整体规模位居所有公募基金第142位,与一众新成立的公募基金尴尬地居于行业尾部,且以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为主,仅有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截至去年末的规模约为2400万元。这只主动权益类“独苗”常年处于迷你基状态,且重仓股每个季度均有不小调整,一季度内更是将十大重仓股全部更换;业绩方面,该基金去年跌幅7.41%,表现得中规中矩,今年以来再度下跌7.1%。
此外,江信基金已经快七年“一基未发”——自2017年8月成立江信增利货币后,连续六年未有新产品成立。有业内人士指出,股东方国盛金控这些年的实控人持续更迭,导致旗下江信基金新发基金存在较多障碍,也因此错过了发展黄金期。
而裹足不前的规模给股东方带来的影响即是连年亏损,2017年是江信基金规模最高的一年,随后年份便屡次陷入亏损的境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