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标准计量体系 完善碳排放“度量衡”
日前,度量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计量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南阳市某某水泥制品维修网点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体系碳排《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
计量是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对资源高效利用、度量衡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计量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标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体系碳排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完善稳步提升碳相关计量基准、度量衡计量标准能力,建设计量将有力推动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标准
计量支撑“双碳”工作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平说,体系碳排计量是完善南阳市某某水泥制品维修网点推动“双碳”科技创新、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在碳排放、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起到了“度量衡”的作用。
由于碳排放看不见摸不着,所以需要一套体系,确保不同行业、不同项目、不同产品的碳排放能够有科学且统一的测算方法,这有助于实现对碳排放的精确度量和统一管理。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认为,建设“双碳”标准计量体系,有利于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降碳升级改造,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
另一方面,建设“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将有效应对国际低碳转型压力。当前全球气候博弈日趋激烈,气候议题与产业、贸易、金融等领域国际机制深度交织,我国相关行业领域发展日益承压。加快建设“双碳”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在碳核算等领域实现标准互认,有利于切实维护我国重点行业企业发展权益,保障重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指出,面向“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进展仍然滞后、工作基础总体偏弱,一些急用先行的重要“双碳”标准存在空白,部分领域标准急需修订,相关计量仪器研制水平不高,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供给不足,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我国已研制多项“碳标尺”
目前,我国已研制多项碳计量基准装置、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杨平说,在温室气体浓度计量领域,我国研制了多项“碳标尺”,基本实现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精准溯源。例如,在烟道排放领域,全国首套烟道流量计量标准装置实现了对企业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的精准量值溯源,将准确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同时,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技术研究和应用,解决了开阔空间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精准测量和计量溯源难题,实现了对逸散排放源排放量的高准确度测量。
“但要看到,碳计量涉及的参数和领域非常广泛,仍然需要研制大量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来支撑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杨平说。
碳计量仪器是开展碳排放监测的硬件基础。杨平分析,目前我国碳计量仪器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高端碳计量仪器匮乏。随着各类高准确度仪器尤其是碳计量仪器需求的不断增加,急需加快高端仪器研发应用进度,着力补齐短板,提高我国碳计量仪器的自主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此外,近年来国产碳排放连续监测计量器具等仪器设备大量涌入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但其性能参数、计量指标、稳定性、可靠性参差不齐,亟待进行综合计量性能测试评价。
链接
聚焦薄弱环节 部署8项任务
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聚焦当前我国标准计量工作的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计量重点任务有8项。
例如,为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方案》提出,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名录,持续做好碳相关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为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的研制和应用,《方案》要求,加快高精度多组分气体快速分析探测仪、光谱仪等碳核算、碳监测相关计量仪器的研制。组织对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计量性能测试评价。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平说,加强重点领域和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是我国快速提升碳计量基础能力、有效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为此,《方案》明确,开展碳排放在线监测计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持续开展基于激光雷达、区域和城市尺度反演等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烟气捕集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为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在线监测、低碳技术研究等提供计量支撑。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工作具有创新性、探索性,需要建立多方面协同机制,统筹推进。”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说。根据《方案》,我国将鼓励企业建立碳排放标准管理体系,助力碳排放“算得出、算得准”;推动企业加强碳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碳计量要求,在山东、浙江等地组织200家以上企业开展碳计量审查试点。
【纠错】